[化纤出口高速增长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发布日期:[2007/4/29] 共阅[2107]次
在线国际商报讯 据厦门海关统计,2006年,厦门关区出口化纤1.8亿美元,同比增长30.7%;2007年1~2月,化纤出口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出口2708万美元,增长31.8%。

  统计数字显示,厦门关区化纤出口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二、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东盟、欧盟和香港;三、外商投资企业是厦门关区化纤出口主力;四、出口品种集中在长丝。

  据业内人士分析,化纤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二是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厦门海关有关人士也指出,化纤高速增长背后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首先是产业布局“一头沉”。我国化纤行业的地域性特点比较明显,沿海五省一市――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和上海的化纤产量超过总量的80%,消费量超过50%。企业不愿到中西部地区发展导致产业布局集中度进一步加剧,开始制约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贸易摩擦逐渐增多。近年来,我国化纤纺织产品曾遭遇多起反倾销,先是美国对我国棉制针织衬衫等纺织品设限,聚酯短纤制造商要求对从我国进口的部分聚酯短纤进行反倾销调查;后是欧盟对我国T恤和麻纱一再采取加征关税等设限措施,并对部分化纤布发起反倾销调查。第三,化纤原料对外依存度高。在化纤及其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新形势的同时,化纤行业上游原料短缺问题始终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化纤上游原料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化纤工业,造成国内主要化纤原料短缺;再加上国际市场原料供应商集中而采购商分散,导致原料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更为不利的是,我国化纤原料自给程度有限,在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行业无法采取有效手段使其回归到正常水平,进一步加剧了化纤生产企业的经营风险。

  对此,厦门海关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力度。在继续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化纤产业集群优势的同时,推进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化纤产业发展,使行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同时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原料发展,提高原料自给率。如鼓励具备资本和区域发展优势的化纤企业向上游整合发展自用原料,延伸产业链,减少市场风险;启动化纤原料期货上市,运用期货稳定原料价格,减少运行风险。

  二是实行差别化发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继续鼓励化纤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逐步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不同企业间的差别化竞争,推动企业由规模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实现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三是建立和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的发生。健全行业层次预警机制,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靠协会力量,建立重要产品的数量、价格监测和预测分析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反倾销指控提前预警并及时制订相应对策,争取产业保护的主动权。此外,建立国家反倾销“数据库”,争取以事前分析的方法帮助出口企业避免遭到反倾销指控。

  四是建立有效的外贸出口经营机制,规范出口竞争秩序。加强对出口竞争秩序的规范,设置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机制是减少对华反倾销指控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政府相关部门要审核企业出口资格、严禁出口企业低价竞销;要完善许可证配额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出口规模和增速;要强化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与管理作用,制止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关关键词:
电话:0519- 86261020 86266325 86266325 E-mail:manager@cz-lingda.com 地址:常州南门外寨桥镇灵台工业开发区
版权所有 江苏灵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国丙纶网 苏ICP备11046756号-1